MTMG SEO

從行為心理學看內容行銷:讓顧客不自覺地深陷其中(上篇)

如何讓你的內容真正打動人心,甚至讓顧客不自覺地深陷其中?本文將從行為心理學的角度,剖析內容行銷背後的奧秘,教你運用心理學技巧,打造更具影響力的內容。同時探討如何運用心理學技巧優化內容行銷策略,讓顧客在不知不覺中被吸引,進而提升品牌忠誠度和轉換率。

內容行銷的心理學基礎:深入顧客內心的潛在動力

在內容行銷的世界裡,品牌和消費者的關係就像一場精心設計的舞蹈,從初次接觸到逐漸建立信任,步步為營地引領顧客採取行動。筆者相信,成功的內容行銷並不只是單純地傳遞訊息,而是透過精準的心理學運用,激發顧客內心深處的潛在動力,讓品牌不僅「被看見」,更「被記住」。


(一)如何藉由行為心理學創造內容共鳴?

說到內容行銷,行為心理學就像是一把打開顧客心靈之門的鑰匙。從筆者多年的觀察來看,理解顧客的行為模式和情感反應,能幫助品牌設計出真正「擊中人心」的內容。

情感觸發:讓顧客「感受到」品牌的溫度

「情感觸發」是一種透過激發情緒來讓人記住內容的方法。舉個例子,如果你看過某品牌的廣告後,覺得鼻酸或忍不住微笑,這就是情感觸發的力量在發揮作用。筆者建議,品牌可以藉由真實故事、顧客見證,或是能引起共鳴的畫面,來讓人感受到品牌的溫度。

比如,某食品品牌在行銷影片中,講述一位母親如何用產品為孩子準備特別的早餐,並呈現孩子感動的表情。這樣的內容不僅展現產品功能,更讓觀眾產生「這是為了家人好」的情感共鳴,進一步提升品牌價值。

社群認同效應:讓顧客「想成為」群體的一員

筆者經常提到,顧客希望感覺自己是某個群體的一部分,這就是「社群認同效應」。品牌若能藉由展示「大家都在用」、「名人推薦」或是「使用者故事」,便能讓顧客因為害怕錯過(FOMO心理),而選擇你的產品。

像是某健身品牌透過在社群平台上分享用戶的健身前後對比照片,不僅展示了產品效果,也營造出「這是健身族群必備品」的氛圍。這樣的策略,讓顧客產生「我也想變得更好」的動機,最終完成購買。


(二)無形的影響力:如何善用心理暗示讓內容深入人心?

筆者認為,內容行銷的高招,往往藏在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細節裡。心理暗示是一種強大的工具,能夠悄悄地影響顧客的感受和行為,而顧客自己卻可能渾然不覺。

色彩的力量:讓視覺成為第一印象

色彩能直接影響情緒與行動。例如,紅色代表熱情和緊急感,常用於促銷訊息,而藍色則象徵信任與專業,是金融品牌的常見選擇。筆者建議,品牌在設計內容時,不妨根據想傳遞的情感選擇適當的色彩。

舉例來說,一家健康食品品牌,選用大量的綠色和白色作為主視覺,傳遞健康與自然的感覺,讓消費者直覺認為產品是「安心又健康」的選擇。

文字與語調:讓顧客感覺被理解

內容的文字排版和語調,也會影響顧客的感受。筆者發現,簡潔易懂的文字能降低閱讀疲勞,而友善、關懷的語調則能拉近與顧客的距離。

例如,某保險公司採用「我們在你需要的時候,都在」這樣的語句,比起冷冰冰的「我們提供全面的保險計劃」,更能讓人感到溫暖與安心。

排版與細節:建立視覺上的信任

微妙的排版細節,如留白的比例、字型選擇,甚至是行間距,都可能影響內容的可讀性與吸引力。筆者認為,好的內容排版能讓人感覺專業又輕鬆,而不會覺得視覺壓迫。

筆者曾協助過一家科技公司,將網站的主頁從擁擠的資訊堆砌,改為更具結構的區塊設計,並加入清楚的行動呼籲按鈕。結果,顧客停留時間延長了30%,轉換率也提升了一倍。

內容行銷的哲學視角:以價值觀為核心的品牌構築

在數位行銷的時代,品牌不僅是產品或服務的代名詞,更是一種生活態度與價值觀的延伸。筆者認為,真正成功的內容行銷,不是單純地在宣傳產品,而是通過傳遞品牌的核心價值,與顧客建立深刻且長遠的聯結。這就像一位哲學家用思想啟發世人,品牌也需要透過清晰的價值觀,讓顧客在眾多選擇中看到自己的歸屬。


(一)為什麼品牌需要一個核心價值?

你是否想過,為什麼有些品牌即使價格高昂,顧客依然願意埋單?這背後的祕密,不只是產品功能,而是品牌價值觀的力量。品牌核心價值不僅是一個內部的指引,更是與顧客共鳴的紐帶。

品牌價值觀比產品推廣更具影響力

產品有可能過時,但價值觀卻是永恆的。筆者認為,當品牌能清晰地傳遞自己的核心價值時,顧客就不僅僅是在購買商品,而是在支持一種信念。這樣的影響力遠比價格戰或廣告效應來得深遠。

舉例來說,Apple的價值觀是創新與自由,它讓顧客感覺到「擁有Apple產品,就是在表達對創意與未來的支持」。這讓Apple的顧客不僅是使用者,更是品牌的粉絲,甚至成為品牌的最佳代言人。

品牌價值觀如何吸引「正確」的顧客?

品牌價值觀還有一個神奇的效果,那就是篩選目標客群。筆者發現,當品牌傳遞清晰的價值觀時,會自然而然地吸引那些有相同信念的顧客,而這些顧客的忠誠度往往也更高。

例如,某些永續時尚品牌堅持環保製造,它們的價值觀吸引了那些關心地球的人。這樣的顧客不僅願意為品牌的理念買單,還會自發地在社群平台上分享,成為品牌最有力的行銷助攻。


(二)如何將品牌價值觀融入每一篇內容?

將品牌價值觀貫徹到行銷內容中,就像是一部交響樂的指揮棒,只有在每個環節都緊扣價值觀,才能奏出品牌的「靈魂樂章」。那麼,品牌該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從標語開始:一句話講出品牌精神

標語是品牌價值觀的濃縮表現。一句好的標語,不僅要簡潔有力,還要能直接傳遞品牌的核心信念。例如,Nike的「Just Do It」,背後是鼓勵每個人勇於挑戰自我的精神。筆者建議,品牌在設計標語時,不妨多思考「這句話能否讓顧客馬上聯想到品牌價值」。

用故事觸動顧客心弦

筆者相信,故事是傳遞品牌價值的最佳載體。品牌可以藉由真實的顧客故事、創辦人的理念或是產品背後的初衷,將抽象的價值觀變得具體且感人。例如,某手工咖啡品牌分享了一位咖啡農對環境永續的堅持,讓消費者在每次喝咖啡時,都感覺自己在為地球盡一份力。

影像與設計:讓價值觀可視化

一張圖片勝過千言萬語。筆者認為,品牌的影像設計應該反映其價值觀,從色彩、構圖到主題,都應該有統一的調性。例如,一家致力於提倡多元文化的品牌,可能會使用多種膚色、年齡和性別的模特兒,讓顧客在視覺上感受到包容的氛圍。


範例解析:如何將品牌價值落實於行銷策略?

以下是筆者觀察到的一些成功範例,供品牌參考:

  1. Patagonia:這家戶外品牌的價值觀是「環保與永續」。它們的內容行銷不僅強調產品的耐用性,還經常分享對環境保護的行動,例如捐款給環保組織或修復舊衣活動,讓顧客感覺購買他們的產品就是在支持地球。
  2. 星巴克(Starbucks):其品牌價值觀是「創造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星巴克的內容行銷經常圍繞溫暖的故事,例如顧客如何在星巴克找到靈感,或是陌生人如何因為咖啡建立友誼,讓人感覺星巴克是一個充滿人情味的品牌。
  3. 台灣在地品牌:像某些茶飲品牌主打「台灣味」,透過分享茶葉的種植過程、農民的故事,以及產品與文化的連結,讓顧客不僅購買了一杯飲料,更是一份「對家鄉的驕傲」。

文化融入的內容行銷:建立地域專屬的品牌故事

隨著全球化與在地化的界線日漸模糊,品牌要在市場中突圍,除了技術創新與產品優勢,更需要懂得如何與顧客的文化連結。筆者深信,透過文化融入的內容行銷策略,品牌能更有效地建立情感共鳴,讓顧客感受到品牌的用心,進而成為品牌的長期支持者。


(一)當地文化如何強化品牌的內容行銷策略?

品牌內容行銷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是否能夠融入顧客的日常文化。當品牌不僅僅是「賣產品」,而是成為一種文化象徵,便能真正走進顧客的生活,甚至融入他們的故事。

以文化為主軸的品牌內容:讓顧客產生歸屬感

筆者認為,當地文化是一個品牌最好的切入點。無論是食物、語言、節慶還是風俗,這些文化元素都能成為品牌傳遞價值的載體。例如,台灣的中秋節是一個強調團聚的節日,許多品牌會推出應景的月餅產品,但真正吸引人心的是那些把「團聚」的情感融入內容的行銷策略。

像是某茶飲品牌在中秋節期間推出的活動影片,講述了一對遠距離戀人的故事,最後透過月餅與茶連結彼此,傳遞了「不管多遠,心都在一起」的情感價值。這樣的內容不僅溫暖,也讓顧客感受到品牌的溫度與文化連結。

案例分享:日本的地域性內容行銷

日本許多品牌非常善於利用當地文化來行銷。筆者特別欣賞某知名零食品牌,將日本各地特產融入產品設計,例如北海道限定的牛奶口味餅乾或京都特產的抹茶巧克力。這種做法不僅展現對地方文化的尊重,也讓顧客感到驕傲,甚至形成「到此一遊必買」的旅遊習慣,成功地將品牌與文化深度綁定。


(二)跨文化內容的挑戰與機會

當品牌進入多元文化的市場時,面臨的最大挑戰往往是如何在不同的文化中保持品牌的核心價值,卻又能適應當地顧客的需求與偏好。筆者認為,這是一種需要「藝術與科學」兼備的平衡技巧。

本地化內容:與顧客對話而非「照本宣科」

筆者經常聽到一些品牌抱怨「進入新市場後,行銷效果不如預期」,這通常是因為品牌只是簡單地將原始內容翻譯成當地語言,卻忽略了文化背景。例如,西方品牌常用的幽默在亞洲市場中可能會引發誤解,而亞洲品牌的內斂風格也可能在西方市場中顯得過於拘謹。

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文化敏感性」。品牌在設計內容時,不僅需要理解當地語言,更要融入文化特性。例如,某知名運動品牌在印度市場的廣告中,沒有沿用全球性的健身主題,而是聚焦於印度女性在克服傳統性別角色限制時所展現的力量與勇氣,成功引發當地共鳴。

挑戰中的機會:讓品牌價值跨越文化差異

儘管跨文化行銷充滿挑戰,但筆者相信,這同時也是品牌擴展市場的絕佳機會。成功的跨文化內容行銷,不僅能讓品牌融入當地市場,更能讓全球顧客看到品牌的多樣性與包容性。

舉例來說,某化妝品品牌在不同市場推出的廣告,雖然使用了不同的語言和文化符號,但始終圍繞「自然之美」的核心價值。這種一致性讓品牌在全球市場中不僅獲得了不同文化的認同,更建立了強大的品牌形象。


策略總結:如何有效運用文化融入內容行銷?

筆者總結了以下幾個步驟,幫助品牌在文化融入的內容行銷中找到平衡:

  1. 研究文化背景:深入了解目標市場的文化、價值觀與顧客需求,避免內容因文化差異而引發誤解。
  2. 強調品牌價值的一致性:即使面對不同的文化,品牌的核心價值應該始終如一,讓顧客能夠清晰地辨識品牌的意義。
  3. 與當地文化融合:透過故事、設計與語言,讓品牌成為當地文化的一部分,而不是外來者。
  4. 測試與調整:跨文化行銷需要不斷測試與調整,從顧客的回應中找到最有效的內容形式與表達方式。

以微行銷視角解構內容行銷:從細節切入打動顧客

內容行銷的成功,往往取決於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筆者始終相信,品牌若能從微行銷(Micro-Marketing)的角度出發,將「細節」做到極致,不僅能打動顧客,更能創造深遠的影響力。這篇文章將帶您深入探討微行銷如何在內容行銷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並以實例展示微型內容的巨大潛力。


(一)微行銷為何在內容行銷中成為不可或缺的利器?

微行銷的核心理念,是在行銷策略中關注那些看似微小但意義重大的細節。這些細節不僅能提高顧客的互動率,更能讓品牌與顧客之間建立情感聯結。

細微的視覺設計:提升內容的吸引力

視覺設計是微行銷的重要環節之一。一個顏色搭配得當的背景、一個清晰明瞭的圖表,甚至是簡潔的字型選擇,都可能成為吸引顧客目光的關鍵。

筆者曾協助某零售品牌優化其電子報設計,將原本雜亂的版面改為簡潔的卡片式佈局,並使用品牌主色調搭配柔和的過渡色,結果顯示開信率提升了25%,點閱率更翻倍。這說明微行銷中「視覺細節」的優化,能讓顧客在第一眼就被內容吸引。

個性化的內容建議:與顧客建立更緊密的連結

微行銷的另一個強大之處,是能藉由數據分析,提供個性化的內容建議。例如,電子商務平台經常利用顧客的瀏覽紀錄或購物偏好,推薦相關產品。筆者觀察到,當推薦內容與顧客需求吻合時,顧客的轉換率能顯著提升。

一個具體的例子是Netflix,它利用演算法分析使用者的觀影喜好,提供精準的影片推薦,讓顧客感覺每次開啟平台時,都能找到心儀的內容。這種微行銷策略,不僅增加了顧客的使用黏著度,還強化了品牌的價值主張。


(二)微型內容的威力:如何讓細小訊息擁有大影響?

微型內容指的是那些在行銷中以精簡形式出現的訊息,例如標題、行動號召按鈕(CTA)、社群貼文,甚至是段落間的小插圖。這些看似簡單的元素,卻能在關鍵時刻左右顧客的決策。

精準標題:抓住顧客的目光

筆者認為,標題是吸引顧客閱讀內容的第一步。一個好的標題應該既能勾起興趣,又能清楚表達內容主旨。例如,BuzzFeed的文章標題經常利用數字和好奇心,例如「10個你不知道的生活小技巧」,這類標題往往能快速引發點閱慾望。

筆者建議,品牌在設計內容標題時,可以善用問題形式、驚嘆語氣或數字呈現,讓標題更具吸引力。例如,一家家居品牌將「讓你的客廳更舒適的方法」改為「5個小技巧,打造夢幻客廳」,點閱率立刻提升了30%。

行動號召按鈕(CTA):引導顧客採取行動

行動號召按鈕雖然小巧,但卻是引導顧客完成轉換的重要元素。筆者觀察到,CTA的文字、顏色、位置甚至按鈕形狀,都可能影響顧客的點擊意願。

舉例來說,某在線教育平台將「了解更多」的按鈕文字改為「開始你的學習旅程」,並將顏色從灰色換為亮橙色,結果點擊率提升了15%。這說明CTA的微小變化,能帶來巨大的效果。

段落間的小巧心思:提升閱讀體驗

內容中的小插圖或引用文字,能為顧客提供視覺上的休息點,同時增加閱讀的趣味性。例如,筆者曾協助某品牌在長篇文章中加入了簡單的動態插圖,並在段落間穿插顧客的真實評論,不僅提升了閱讀完成率,也讓顧客對品牌的真實性有更高的認同。


範例解析:微行銷在內容行銷中的實戰應用

以下是筆者親身參與的一些微行銷成功案例:

  1. 食品品牌的視覺優化
    某食品品牌的電子廣告原本色彩單調,筆者建議加入產品的鮮豔對比色,以及顧客的真實食用照片,結果廣告點閱率提升了20%。
  2. 旅遊網站的個性化推薦
    一家旅遊網站採用微行銷策略,根據顧客的瀏覽地區推薦相關的住宿選擇,同時在電子郵件標題中加入顧客名字。這樣的個性化觸動,讓顧客的開信率提升了40%。
  3. 電商平台的CTA優化
    某電商平台將「立即購買」的按鈕,改為「搶購限時優惠」,並將按鈕顏色改為鮮紅色,成功讓轉換率增加了10%。

微行銷的價值,正如某一位大師所說:「細節不是細節,它們構成了設計本身。」筆者深信,當品牌能夠重視那些看似微小的元素,以及用心雕琢每一處細節時,內容行銷的威力便會倍增。從視覺設計到個性化建議,再到微型內容的精準運用,每一個微小的改變,都能為品牌帶來巨大的回報。

內容行銷作為教育的力量:培養顧客的長期知識價值

在現代行銷的領域,內容行銷已經不僅僅是促銷或推廣的工具,而是一種能夠帶來長期價值的教育力量。筆者認為,透過知識型內容的輸出,品牌不僅能吸引潛在顧客,更能建立持久的信任關係,成為顧客心中那座永遠亮著燈的「知識燈塔」。


(一)知識型內容為何是行銷的長期投資?

知識型內容的本質,是將品牌的專業知識轉化為對顧客有用的資訊,這是一種「授人以漁」的長期策略。筆者觀察到,當品牌專注於提供高價值的教育內容時,顧客對品牌的忠誠度與信任感會大幅提升。

從「銷售」到「教育」:品牌定位的轉變

與其僅僅被顧客視為一個產品或服務的提供者,品牌更應該努力成為顧客的「可信賴資訊來源」。例如,一家廚具品牌若能持續分享烹飪技巧、食材保存方法等內容,顧客會認為該品牌不只是賣鍋具,而是真心希望改善他們的生活品質。

舉例來說,某家居裝潢品牌推出了「DIY裝修教學」系列文章,涵蓋從工具選擇到施工步驟的詳細教學,成功吸引了大批對裝修感興趣的讀者,這些讀者在需要購買材料或工具時,第一時間就想到該品牌。

知識型內容的SEO效益:成為搜尋的首選答案

筆者認為,知識型內容的另一大優勢在於其SEO效益。當品牌專注於回答顧客的常見問題或提供實用指南時,這些內容更容易被搜尋引擎收錄並排名靠前。長期下來,品牌的網站不僅會吸引更多自然流量,還能強化品牌的專業形象。

例如,某健康品牌經常分享營養知識與運動建議,以及結合關鍵字優化,讓其文章在搜尋「減重飲食」時排名靠前,成功吸引大量流量,同時樹立了品牌在健康領域的專業地位。


(二)如何透過內容教育,建立品牌的專業形象?

教育型內容能否成功,關鍵在於是否能讓顧客真正感受到品牌的專業性與用心。筆者認為,這需要從內容的設計到呈現形式,都以顧客需求為核心。

利用教育內容提升專業性

品牌若要透過內容行銷建立專業形象,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 聚焦顧客需求:內容應該回答顧客的常見問題或提供他們最需要的資訊。例如,保險公司可以撰寫「如何選擇適合的保險方案」這類文章,幫助顧客做出明智的選擇。
  2. 專業且易懂:筆者建議,品牌應該用顧客能理解的語言來解釋專業知識。例如,科技品牌在介紹新技術時,不應只堆砌術語,而是用簡單的比喻或日常例子讓顧客一看就懂。
  3. 提供實用工具或範本:例如,某商業顧問品牌推出了「商業計畫書範本」供下載,不僅吸引了潛在客戶,也展示了品牌在商業策略上的專業性。

教育型內容如何引導顧客選擇品牌?

教育型內容的另一個特點,是它不直接銷售產品,而是通過長期輸出價值,讓顧客在未來有需求時,優先想到該品牌。

舉個例子,某金融品牌持續分享理財知識,包括投資入門、預算管理等主題。當顧客需要開設投資帳戶時,他們自然會選擇這個已經幫助他們建立財務基礎的品牌。

筆者也曾觀察到,某家旅遊公司藉由詳細的旅遊指南與文化介紹,吸引了大量自由行旅客。這些旅客在規劃行程時,會下意識地選擇該品牌提供的服務,因為他們已經建立了對該品牌的信任。


範例解析:教育型內容的成功應用

以下是筆者觀察到的一些成功案例:

  1. 健康品牌的知識庫建設
    某健康品牌設立了一個專門的「健康知識庫」,涵蓋營養、運動、睡眠等多個主題,並定期更新。這些內容不僅吸引了大量搜尋流量,也讓品牌成為消費者心中的健康專家。
  2. 科技公司的技術白皮書
    一家科技公司定期發布技術白皮書,詳細介紹新技術的應用案例與市場趨勢,吸引了眾多B2B客戶,並成功樹立了行業領導者的形象。
  3. 教育機構的免費課程
    某線上教育平台提供了一系列免費的入門課程,讓使用者對平台的專業性與內容品質有了信心,最終轉化為付費用戶。

筆者始終相信,內容行銷的真正價值,不僅僅是吸引流量或提升銷售,而是通過教育建立長期的品牌價值。當品牌成為顧客心中值得信賴的資訊來源時,顧客對品牌的認同感與忠誠度便會隨之提升。

內容行銷中的設計思維:以顧客視角重塑內容流程

在內容行銷中,品牌要想真正打動顧客,單靠創意或技術是不夠的。筆者認為,真正成功的內容行銷策略,應該基於「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以顧客需求為核心,重塑內容的創作流程。設計思維不僅能幫助品牌更好地理解顧客,也能讓內容更貼近真實需求,提升品牌的影響力。


(一)如何應用設計思維打造以顧客需求為核心的內容?

設計思維是一個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框架,適用於各種創新場景。在內容行銷中,設計思維的五大步驟——同理心、定義問題、創意發想、原型製作和測試,能幫助品牌深入了解顧客需求,設計出更有吸引力和實用性的內容。

1. 同理心:站在顧客的立場思考

同理心是設計思維的起點,也是內容行銷的基礎。筆者認為,要打造真正能引起共鳴的內容,品牌必須深入了解顧客的背景、挑戰和需求,而不是只關注產品本身。

舉例來說,某家健身品牌透過訪談和調研發現,大部分潛在顧客並非專業運動員,而是忙碌的上班族,他們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保持健康」。基於這一洞察,品牌設計了短視頻系列,介紹每次只需5分鐘的健身動作,不僅實用,還打破了顧客對健身「耗時耗力」的刻板印象。

2. 定義問題:明確顧客痛點

筆者經常強調,內容行銷的關鍵不是「說品牌想說的話」,而是「解決顧客的問題」。在設計思維中,這一步需要將前期的調研結果轉化為具體的問題定義,例如:

  • 顧客缺乏足夠的信息來做出購買決策。
  • 顧客感到現有的服務難以操作或缺乏指引。
  • 顧客對產品或品牌的價值無法形成清晰認知。

這些問題將成為內容設計的方向指引。例如,某科技品牌發現潛在顧客在選擇智慧家居產品時,經常因為不瞭解產品互通性而猶豫。於是,該品牌製作了一系列互動式內容,直觀展示各產品如何在不同場景中協同運作,成功解決顧客的疑慮。

3. 創意發想:頭腦風暴內容形式

當顧客需求和問題被清晰定義後,設計思維的下一步是創意發想。筆者建議,品牌在設計內容時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切入,例如:

  • 情感故事:透過真實案例或故事引發共鳴。
  • 視覺內容:用簡潔的圖表、視頻或動畫說明複雜的概念。
  • 互動工具:提供計算器、問答工具或互動地圖,讓顧客參與其中。

例如,某金融品牌為了解答顧客對投資風險的疑問,設計了一個互動式的「風險評估工具」,顧客可以根據自身情況了解適合的投資方案。這種內容不僅實用,還提升了品牌的專業形象。

4. 原型製作:快速測試內容效果

筆者發現,很多品牌在內容行銷中面臨的一個挑戰是「內容準備過程過於冗長」。設計思維的「原型製作」強調快速迭代,通過簡單的版本來測試效果。例如:

  • 製作一個簡單的影片預告片,測試目標受眾的反應。
  • 在社群平台上發布文章標題,觀察點閱率的表現。
  • 使用電子郵件測試不同的CTA按鈕設計。

這種方式能讓品牌快速獲得顧客意見,及時優化內容。

5. 測試:用數據驗證內容的價值

設計思維的最後一步是測試,這也是內容行銷中不可或缺的一環。筆者建議,品牌應該通過數據分析來檢驗內容的效果,例如:

  • 流量指標:文章的點閱率、停留時間。
  • 互動指標:顧客的留言數、分享次數。
  • 轉換指標:顧客是否因此內容進行購買或註冊。

例如,某旅遊品牌透過分析發現,一篇「如何規劃台灣環島之旅」的長文,雖然流量高,但實際預訂率不如短視頻「環島3天2夜懶人包」。基於這些測試結果,品牌調整了後續內容策略,更多地聚焦於短內容形式。


(二)從顧客痛點出發,解決真實需求的內容設計

內容行銷的本質,是讓顧客感到品牌「懂我」。而這種感覺的來源,便是從顧客痛點出發,解決他們的真實需求。

同理心如何提升內容的實用性?

筆者認為,同理心不僅僅是一種感受,更是一種能力。透過同理心,品牌可以更準確地捕捉顧客的需求。例如:

  • 痛點識別:顧客最常遇到的挑戰是什麼?例如,某數位行銷工具品牌發現小型企業經常面臨「不懂SEO」的困難,於是推出了一系列「SEO基礎指南」內容,幫助顧客跨越這一門檻。
  • 需求轉化:如何讓內容真正「對症下藥」?例如,某電動車品牌針對顧客對充電站數量的擔憂,設計了一張互動地圖,顯示全國充電站分布,讓顧客一目瞭然。

以吸引力為導向的內容策略

吸引力是內容成功的關鍵,但筆者認為,這種吸引力必須建立在真實需求之上,而非僅僅是花哨的設計。例如:

  • 語言的親和力: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而非過於專業的術語。
  • 內容的互動性:例如,利用測驗或投票功能,讓顧客參與其中。
  • 設計的視覺化:用圖表、插圖或短視頻,讓內容更容易被消化。

範例解析:設計思維在內容行銷中的應用

  1. 科技品牌的同理心應用
    某科技品牌針對新手用戶設計了「快速上手指南」,不僅內容詳盡,還搭配了互動式步驟教學,幫助顧客迅速掌握操作要點,提升了產品使用率。
  2. 旅遊公司的痛點解決策略
    一家旅遊公司發現顧客常因行程規劃繁瑣而放棄旅行,於是推出了「一鍵預訂」的懶人行程工具,並搭配詳細的行程介紹,成功提升了預訂量。
  3. 教育品牌的設計思維應用
    某線上教育平台推出了免費的學習資源測試版,根據使用者的意見優化內容,最終推出深受喜愛的完整課程,讓註冊人數翻倍。

記住!設計思維讓內容行銷不再只是「創作」,而是一個以顧客為核心的全方位設計過程。筆者相信,當品牌能夠運用同理心理解顧客的需求,並通過精心設計的內容解決顧客的痛點時,就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哦。

如果內容行銷(上篇)對您有幫助,不彷接著看內容行銷(下篇)吧:從行為心理學看內容行銷:讓顧客不自覺地深陷其中(下篇)

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嗎?

點擊這裡給予評比分數

平均分數 0 / 5. 投票總數 0

目前還沒有投票! 成為第一個評價這篇文章的人。

Morris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