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MG SEO

數位行銷是什麼?掌握最新的搜尋引擎行銷策略

想搞懂數位行銷的核心?這篇一次幫你拆解最新數位行銷策略。從SEO、SEM到GEO行銷全面性分析。筆者將深入分析三者的運作邏輯、費用結構與成效評估,帶你掌握最新的數位行銷佈局關鍵,讓品牌在Google、AI搜尋與廣告投放中全面制勝。

數位行銷是什麼?有多重要?企業兵家必爭之地

數位行銷已被證明是非常有效率的行銷方式之一,因為它比傳統行銷更簡單且行銷成本更為便宜,如果你是行銷人員、老闆,你必須認知到數位行銷的重要,瞭解數位行銷是什麼之後,進而制定如何有效率的進行數位行銷策略與方式。

(一)數位行銷定義是什麼?

數位行銷(英:Digital Marketing),就是一種利用數位技術和網路平台來推廣產品或服務的行銷方式。與傳統行銷相比,數位行銷更具靈活性和可測量性,能夠更精確地瞄準目標受眾與即時調整行銷策略。數位行銷的範疇廣泛,涵蓋了網站行銷、搜尋引擎最佳化(SEO)、內容行銷、社群媒體行銷、電子郵件行銷、行動行銷等多種手法。

行銷權威學者的定義

菲利普·科特勒(Philip Kotler),被譽為現代行銷學之父,他在其著作中提到:「數位行銷是一種藉由數位技術和互動平台,建立顧客關係和品牌形象的過程。」科特勒強調數位行銷不僅僅是技術的應用,更是一種與顧客互動、瞭解顧客需求並提供價值的藝術。

大衛·阿克(David Aaker)品牌行銷領域的權威學者,他認為:「數位行銷是品牌在數位時代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不僅能夠提升品牌的曝光度,還能精確衡量行銷效果,提供實時的數據分析來支持行銷決策。」

廣義來說,數位行銷是一個涵蓋面非常廣泛的概念,它包括了多種不同的策略和技巧。以下是數位行銷的幾個主要核心類型:

為什麼企業需要擁抱數位行銷?不可逆的時代趨勢

消費者行為的轉變:擁抱網路,掌握主動權

隨著智慧型手機與網路的普及,消費者已不再是被動接受資訊,而是主動搜尋自己感興趣的產品與服務。筆者相信,這種主動性讓數位行銷成為企業接觸消費者的重要橋樑。

市場競爭的白熱化:數位行銷成為決勝關鍵

現代市場競爭激烈,僅靠傳統行銷已不足以應對挑戰。數位行銷能幫助企業快速抓住目標族群,提升品牌曝光度,成為決勝的利器。

數據驅動決策的重要性:提升行銷效益最大化

藉由數位行銷工具的數據分析,企業能更清楚知道什麼內容能吸引客戶、什麼行銷管道效果最好,進一步提升行銷效率。

數位行銷分成哪些類型?7 大類型分享給你

數位行銷像是一個包羅萬象的領域。這邊來跟大家談談數位行銷這個大領域。數位行銷涵蓋了許多不同的策略和技術,每種方式都有它獨特的優勢和適用範圍。下面筆者就來逐一介紹這些常見的數位行銷類型,讓大家對數位行銷有更全面的瞭解。

(一)搜尋引擎優化(SEO)

搜尋引擎優化(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 SEO)是一種提高網站在搜尋引擎結果中排名的策略。透過優化網站的內容和結構,讓搜尋引擎更容易理解與收錄網站,以增加自然流量。SEO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關鍵字研究:找到適合的關鍵字,與在內容中適當使用。
  • 網站結構優化:確保網站結構清晰,方便搜尋引擎爬蟲索引。
  • 內容優化:打造高品質且相關的內容,吸引使用者和搜尋引擎。

外部連結資源建立:藉由其他網站的連結提升網站的權威性和排名。

(SEO延伸閱讀:SEO公司推薦排名清單,評比哪間SEO行銷公司最佳!

(二)搜尋引擎行銷(SEM

搜尋引擎行銷(Search Engine Marketing, SEM)是在搜尋引擎上投放付費廣告,以提升網站的曝光度和點閱率。SEM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Google Ads:利用Google的廣告平台,在搜尋結果頁面(關鍵字廣告)和展示網路(GDN)中投放廣告。
  • 關鍵字廣告:針對特定關鍵字進行出價,讓廣告出現在搜尋結果的頂端。
  • 效果追蹤與優化:利用數據分析工具監測廣告效果,進而根據數據進行優化。

(三)內容行銷(Content Marketing

內容行銷(Content Marketing)是透過創作和分享有價值的內容,來吸引和留住目標客群,最終促成消費行為的一種行銷策略。內容行銷的重點在於提供對使用者有幫助的資訊,而非直接銷售產品。常見的內容行銷形式包括:

  • 部落格文章:定期發表與行業相關的文章,提升網站流量和專業形象。
  • 影片內容:創作教學影片、產品展示或品牌故事,吸引使用者的注意。
  • 電子書與白皮書:提供深入的專業資訊,建立品牌權威性。
  • 社群媒體內容:在社群媒體平台上分享有趣或有用的內容,增加品牌曝光和互動。

(內容行銷延伸閱讀:內容行銷怎麼做?學習規劃內容行銷SEO、社群、網站與內容行銷案例

(四)社群媒體行銷(Social Media Marketing

社群媒體行銷(Social Media Marketing)是利用社群媒體平台來推廣品牌和產品,與消費者建立互動的行銷策略。不同的社群媒體平台適合不同的行銷目標,以下是幾個主要平台的行銷方式:

  • Facebook行銷:藉由Facebook專頁、廣告和社團來吸引粉絲和客戶。
  • Instagram行銷:利用圖片和影片的視覺效果,吸引年輕消費者。
  • YouTube行銷:創作和分享影片內容,提升品牌知名度和訂閱者數量。
  • LinkedIn行銷:在LinkedIn上發表專業內容,吸引B2B客戶和專業人士。

社群行銷延伸閱讀:什麼是社群行銷?從社群行銷的基本概念、策略、手法到社群案例解說教學

(五)電子郵件行銷(Electronic Direct Mail)

電子郵件行銷(EDM)是通過電子郵件與客戶進行溝通的一種行銷方式,適用於促進銷售、提高客戶忠誠度和傳遞資訊。成功的電子郵件行銷策略包括:

  • 名單建立與管理:收集並管理潛在客戶和現有客戶的電子郵件地址。
  • 個性化內容:根據客戶的興趣和行為,發送個性化的電子郵件。
  • 自動化行銷:設計自動化的電子郵件流程,如歡迎郵件、生日祝福和購物車提醒。
  • 效果追蹤:使用電子郵件行銷工具,追蹤開信率、點閱率和轉換率,進行持續優化。

(EDM行銷延伸閱讀:EDM是什麼?學習EDM電子郵件行銷與EDM行銷設計,電子報平台推薦

(六)關係行銷(Relationship Marketing

關係行銷(Relationship Marketing)是一種以建立和維護與客戶長期關係為核心的行銷策略。這種行銷方式強調與客戶的互動和信任,以提高客戶的忠誠度和滿意度。關係行銷的主要做法包括:

  • 客戶關懷:定期與客戶溝通,關心他們的需求和意見。
  • 個性化服務:根據客戶的偏好和需求,提供量身定做的產品和服務。
  • 忠誠計畫:設計會員制度或積分計畫,鼓勵客戶持續購買和推薦。
  • 意見回饋機制:設置多種意見回饋渠道,及時回應客戶的問題和建議。

(七)影響者行銷(Influencer Marketing

影響者行銷(Influencer Marketing)是透過與擁有大量粉絲的社群媒體影響者合作,來推廣品牌和產品的行銷策略。影響者行銷的優勢在於利用影響者的信任和影響力,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信任度。以下是影響者行銷的幾個關鍵步驟:

  • 選擇適合的影響者:找到與品牌價值觀和目標客群相符的影響者。
  • 合作形式:設計合適的合作方式,如產品評測、品牌代言或聯名活動。
  • 追蹤效果:利用社群媒體分析工具,監測影響者行銷活動的效果,如點閱率、互動率和轉換率。
  • 長期合作:建立與影響者的長期合作關係,持續提升品牌影響力。

(KOL行銷延伸閱讀:釋放KOL網紅行銷爆發力:KOL行銷是如何改變品牌行銷生態

重點整理:

數位行銷是一個多元且靈活的領域,各種數位行銷策略和工具都有其獨特的優勢和應用場景。透過有效結合這些數位行銷方式,企業可以更好地觸及目標客群,提升品牌知名度,做到行銷目標。

弄懂搜尋行銷三大主角:SEO、SEM、GEO 到底差在哪?

在這個「誰先被搜尋到、誰就贏一半」的時代,數位行銷的戰場早已從社群媒體延伸到搜尋引擎首頁。筆者常在幫客戶規劃行銷策略時聽到一樣的問題:SEO、SEM、GEO 這三個到底差在哪?要怎麼選?

其實這三者就像是三種不同的賽車:一台靠引擎(SEO)、一台靠油門(SEM)、一台靠人工智慧導航(GEO)。想跑得遠又快,重點不在單一車型,而在懂得怎麼「混搭」出最適合品牌的引擎組合。

什麼是 SEO、SEM、GEO?差別在哪裡?

SEO(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搜尋引擎優化) 是最「有耐性」的一條路。簡單說,就是讓網站的內容、架構、速度、關鍵字等各項因素更符合 Google 的喜好。SEO 就像是在網路世界裡種一棵樹,剛開始可能看不到成果,但長期下來,它能穩定帶來自然流量與品牌信任感。筆者常說:「SEO 是行銷裡最慢的火,卻能煮出最香的湯。」

SEM(Search Engine Marketing:搜尋引擎行銷) 則是「花錢買時間」的代表。它指的是付費廣告,例如 Google Ads 或 Yahoo 關鍵字廣告。想像一下,你是開餐廳的老闆,SEO 是慢慢培養口碑讓大家自己找到你,而 SEM 是在高速公路上立個巨型看板,一開幕就讓所有人都看見你。短期曝光快,但若停投,流量也會瞬間蒸發。

而最新崛起的 GEO(Generative Engine Optimization:生成式引擎優化),可以說是 AI 搜尋時代的新寵。這一招的概念,是針對像 Google SGE(Search Generative Experience)或 Bing Copilot 這類「AI 懶人搜尋」結果進行優化,讓品牌內容能被 AI 模型「引用」或「生成」出現在搜尋摘要裡。筆者會形容 GEO 是「教 AI 怎麼說你的好話」,當別人問 ChatGPT 或 Google AI 時,它引用的答案就是你!

為什麼這三招是每個品牌都該懂的行銷關鍵?

說穿了,SEO、SEM、GEO 三者的本質,都是在「搶搜尋主導權」。只不過策略重點不同:

  • SEO 是長線佈局,讓品牌成為搜尋信任來源。
  • SEM 是短打出擊,快速累積曝光與銷售。
  • GEO 是未來武器,讓 AI 自動幫你推廣品牌內容。

筆者常提醒企業主:現在的搜尋行銷不只是搶「點閱率」,更是搶「被生成的機會」。未來 AI 會成為搜尋的中間層,很多使用者甚至不會點進網站,而是直接看 AI 回答。這代表,誰能讓自家內容被 AI 摘要引用,誰就能在新世代搜尋中取得主動權。

換句話說,SEO 是打好地基、SEM 是蓋高樓、GEO 則是裝上智慧天線。三者若能協同運作,就能讓品牌在傳統搜尋與 AI 搜尋中都站穩腳步。

從 Google 搜尋結果看出它們各自的操作模式

觀察 Google 搜尋頁(SERP),我們其實能很清楚看出這三者的「出場位置」:

  1. 最上方的廣告區塊(通常標示「贊助」) :這是 SEM 的主戰場。品牌花錢搶排名,短期曝光強、立竿見影。
  2. 中段的自然搜尋結果(藍色標題+網站摘要) :這是 SEO 的功夫展現。內容品質越好、網站越健康,就越容易排上前幾名。
  3. 頂部或側邊的 AI 摘要(SGE、AI Overview、Chat 回答框):這是 GEO 的新舞台。當你的內容被 AI 模型認定有權威性、可信度高,就可能被「引用」在回答中。

舉例來說,如果今天搜尋「台灣 SEO 公司推薦」,你可能會看到:

  • 第一層是 Google Ads 廣告(SEM)
  • 第二層是自然排名的文章(SEO)
  • 第三層是 AI 自動生成的摘要推薦(GEO)

這三種結果就像三個不同層級的曝光空間,一層打知名度、一層養信任度、一層創造未來口碑。而在筆者的觀察中,最成功的品牌往往不是單靠其中一種,而是靈活運用三者的優勢。

🔍 搜尋行銷三大主角差異比較表:SEO vs SEM vs GEO

項目SEO(搜尋引擎優化)SEM(搜尋引擎行銷)GEO(生成式引擎優化)
中文名稱搜尋引擎優化搜尋引擎廣告行銷生成式引擎優化
主要概念藉由優化網站內容與結構,讓搜尋引擎自然收錄並提升排名以付費方式投放關鍵字廣告,快速提升曝光讓 AI 搜尋(如 Google SGE、ChatGPT)自動引用你的內容作為答案
核心目標長期建立自然流量與品牌信任度短期提高曝光與轉換率讓品牌成為 AI 搜尋答案的一部分,提高被引用率
操作方式關鍵字研究、內容優化、技術SEO、外部連結佈局投放 Google Ads、Yahoo Ads、設定預算與關鍵字出價建立高權威內容、AI可讀結構化資料、提升E-E-A-T 信任指標
成效時間中長期(3-6個月以上)即時(投放後立即見效)中長期(需AI模型重新學習與引用)
優點穩定、成本低、品牌權威感高、流量持久快速曝光、彈性強、可精準控制預算領先趨勢、AI自動曝光、未來搜尋佈局關鍵
缺點見效慢、需持續維護停止投放即停止曝光、競價成本高尚屬新領域,成效不易量化、需專業內容策略
適合對象想長期經營品牌的企業與內容型網站想快速引流或促銷活動的品牌想搶佔AI搜尋新紅利的企業與科技品牌
投資回報長期報酬高但需耐心短期回報快但成本高初期投入高但具未來潛力
舉例說明美妝品牌寫部落格內容、讓關鍵字「保濕乳推薦」自然上首頁電商投放「保濕乳優惠」關鍵字廣告於搜尋結果前段讓Google SGE在回答「哪款保濕乳好用?」時自動引用品牌內容
主要流量來源自然搜尋(Organic Search)付費搜尋(Paid Search)AI摘要與生成搜尋(AI Overview / Chat 回答)
關鍵績效指標 (KPI)網站流量、關鍵字排名、點閱率、轉換率點閱成本(CPC)、廣告曝光數、轉換率(CTR, CVR)被AI引用次數、AI摘要曝光率、品牌提及度
代表平台Google、Bing、Yahoo自然搜尋Google Ads、Yahoo奇摩原生廣告Google SGE、Bing Copilot、ChatGPT、Perplexity AI
筆者小結就像種樹,慢但穩,結果香像買廣告看板,快又狠但不持久像教AI背書,誰被引用誰就是未來搜尋主角

怎麼挑最適合自己公司的數位行銷策略?

在筆者多年操作數位行銷的經驗中,沒有任何一種搜尋策略是「萬用神丹」。SEO、SEM、GEO 三者各有強項,該如何選擇,端看你的預算、時程、產業類型與品牌發展階段。就像煮一鍋湯,有人重料、有人成火候,掌握比例才是美味關鍵。

預算有限該怎麼規劃?SEO、SEM、GEO 怎麼搭配最聰明

如果企業目前需要快速曝光、立即見效,例如新品上市、限時活動、促銷檔期,那麼 SEM 是最直接的武器。付費廣告能立刻出現在搜尋頁頂端,帶來可觀流量與轉換,但缺點就是「停投即停效」。

相反地,若品牌想要長期培養自然流量與信任感,SEO 才是長遠的佈局方向。SEO 的優勢在於建立品牌的內容資產,讓網站成為搜尋引擎認可的「可信來源」,能持續帶來免費流量。雖然成效見效慢,但穩定、持久、可累積。

而 GEO 則適合那些具備中長期內容佈局、想搶先卡位未來搜尋生態的企業。舉例來說,若你希望品牌能在 Google SGE 或 ChatGPT 搜尋中被 AI 引用,那就該開始調整網站架構與內容語意,讓 AI 看得懂、引用得動。

筆者的小建議是:

  • 預算有限、急著曝光 → 先打 SEM
  • 想長線經營、累積信任 → 先做 SEO
  • 有遠見、佈局未來 → 提早進入 GEO 優化

不同產業的建議:電商、B2B、在地商家怎麼玩搜尋

不同產業的數位行銷策略,也有明顯差異。

🔹 B2B 企業:

B2B 通常決策週期長,重視品牌專業度與內容可信度。這類企業建議以 SEO 為主、GEO 為輔

SEO 能藉由專業文章與技術內容累積搜尋權威,而 GEO 則能讓你的內容在 AI 搜尋中被引用,提升品牌在業界的專業形象。SEM 則可針對特定展會或新品投放短期廣告作輔助。

🔹 電商平台:

電商講求曝光與轉換速度,因此建議 SEM+SEO 雙軌並行。SEM 負責立即導流促銷流量,而 SEO 則透過長期內容(例如「穿搭建議」、「商品評測」)帶來自然搜尋轉換。若未來想搶佔「AI 推薦商品清單」的版位,就該提前準備 GEO 架構。

🔹 在地服務業(如餐飲、美容、健身房):

這類服務最重視「在地搜尋」與「口碑信任」。建議策略為 Google 我的商家+SEO 在地化內容+GEO 在地引用佈局

例如讓 AI 搜尋「高雄美甲推薦」時,自動引用你家店的內容或評論,這才是 AI 搜尋時代的新機會。

SEO + SEM + GEO 的混合策略:全域佈局與在地同時布局

當企業規模逐漸成長,筆者會建議採取「三軌整合策略」:

  • SEO 打地基:透過內容與技術優化,讓品牌成為搜尋引擎信任的長期資產。
  • SEM 拓市場:藉由廣告投放搶佔熱門關鍵字、加速曝光,補足 SEO 見效慢的空窗期。
  • GEO 佈未來:調整內容結構與語意標註,讓品牌在 AI 搜尋中被「自動提及」。

舉例來說,一間旅遊公司可:

  1. 用 SEO 打造部落格「沖繩自由行攻略」文章;
  2. 用 SEM 投放「沖繩機票優惠」關鍵字廣告;
  3. 用 GEO 讓 AI 搜尋「沖繩旅遊規劃」時,自動引用他們的內容作為建議。

這樣的「全域佈局+在地滲透」策略,能同時在傳統搜尋與 AI 搜尋中被看見。

真實案例:從 SEO 起家到 GEO 登場的成功轉型故事

筆者曾協助一家台灣 B2B 製造業客戶,早期專注於 SEO 內容佈局,網站流量穩定,但進入 2025 年後,Google 開始導入 SGE(生成式搜尋),自然流量出現波動。當時我們協助他們進行 GEO 優化轉型

  1. 重新撰寫內容結構:將技術文章改成 AI 可理解的語意型結構,補上 FAQ、表格與摘要。
  2. 加強 E-E-A-T 指標:標註專業作者、引用官方資料、增加權威性來源。
  3. 建立 AI 摘要素材庫:讓關鍵內容可被 AI 模型快速抓取與引用。

結果三個月後,他們的內容被 Google SGE 摘要列為「最佳資訊參考來源」,品牌曝光度翻倍,甚至接到海外詢價。

這個案例說明,SEO 不是過時,而是進化。懂得從 SEO 轉向 GEO,不只是調整技巧,而是升級內容思維。

SEO、SEM、GEO 比一比!哪個數位行銷策略最適合你?

在筆者的實戰經驗裡,SEO、SEM、GEO 三者並非競爭關係,而是互補的三角戰力。它們分別在不同階段、不同目標下展現優勢,就像品牌發展的三根支柱:SEO 穩、SEM 快、GEO 準。以下筆者整理出一份詳細的比較分析表,幫助企業在決策時更明確掌握投入方向。

投入成本與投報率比較:誰最值得長期做?

項目SEO(搜尋引擎優化)SEM(搜尋引擎行銷)GEO(生成式引擎優化)
投資模式以時間與內容投入為主,屬於長期成本以金錢投放為主,屬短期支出以技術與內容升級為主,初期投入高但可持續
預算彈性可依階段分配預算,靈活調整預算明確、可設定每日上限初期需投入技術成本與專業顧問費用
ROI(投報率)長期回報率高,需3-6個月發酵短期回報明顯,但停止即歸零取決於AI引用頻率,具未來成長潛力
風險控制成效受演算法影響,但可持續調整成效取決於競價市場,波動大成效依賴AI搜尋演算法更新,屬新興市場
筆者觀點像定期存款,穩中求勝像股票操作,報酬快但風險高像投資AI基金,早進場者享紅利

見效速度與維持時間比較:趕進度還是長線經營?

項目SEOSEMGEO
見效速度慢(約需3–6個月)快(廣告上線即見成效)中等(AI模型需時間重新索引)
持續性高,內容累積可帶來長期自然流量低,停止投放後立即消失中高,若被AI引用則可持續曝光
最佳應用時機品牌希望建立長線曝光與信任活動促銷期或新品上市想搶AI搜尋流量紅利者
筆者觀點SEO 是長跑型選手SEM 是短跑衝刺手GEO 是智慧型教練,幫你預判方向

品牌形象與信任度:誰最能累積口碑

項目SEOSEMGEO
品牌形象穩重、專業、內容深度高活躍、曝光率強、行銷導向前衛、創新、與AI趨勢接軌
使用者信任度高,屬自然搜尋結果,具公信力中,部分使用者對廣告有排斥心理高,因被AI引用具權威背書效果
品牌連結「被搜尋到」代表可信賴「被看到」代表市場存在感強「被AI引用」代表業界知識權威
筆者觀點SEO 建立品牌「信任感」SEM 提升品牌「存在感」GEO 形塑品牌「未來感」

什麼情況該用哪一招?從創業初期到品牌成熟的策略選擇

品牌階段SEO 建議策略SEM 建議策略GEO 建議策略
初創期(Startup)以基礎SEO為主,打好網站架構與關鍵字基礎投放少量關鍵字廣告測試市場反應可先布局品牌FAQ、產品知識文章,預備AI引用
成長期(Growth)強化內容行銷與外鏈策略,累積權威擴大投放廣告,提高轉換率開始導入AI可讀結構化資料,提升引用機率
成熟期(Maturity)維護搜尋排名、提升使用者體驗精準再行銷與品牌形象廣告進行GEO優化整合,打造AI搜尋品牌矩陣
筆者觀點初期是扎根,中期是開花,後期是結果。三者搭配能讓品牌不只被搜尋到,更被記住。

數位行銷大勢所趨:AI 搜尋時代,GEO 將重新洗牌搜尋市場

筆者常說,過去十年是 SEO 改變了搜尋引擎的世界,而未來,GEO(生成式引擎優化)將改變「搜尋」這件事本身。

從 Google、Bing 到 Perplexity AI、ChatGPT Search,整個搜尋邏輯正快速從「找資料」轉向「直接給答案」。這場轉變,就像從「地圖導覽」變成「自駕導航」,使用者不再需要一條條點進去看,而是直接被 AI 帶到答案終點。

Google SGE 是什麼?它跟 GEO 有什麼關係?

SGE(Search Generative Experience) 是 Google 正在全球測試的新型搜尋體驗,簡單說,就是把 AI 生成技術整合進搜尋結果中。以往我們搜尋「台北咖啡廳推薦」,會看到一排連結;但現在,SGE 會直接生成一段 AI 摘要,告訴你「台北有哪些評價高、環境好的咖啡廳」,還會附上資訊來源。

GEO(Generative Engine Optimization) 就是專門針對這種 AI 搜尋結果進行優化的策略。GEO 的目標不是單純讓網站「排名靠前」,而是讓 AI「願意引用」你的內容。

筆者常比喻:

SEO 是讓 Google 找到你,GEO 則是讓 Google「說出你」。

換句話說,若你的內容被 SGE 摘要引用,你的品牌就能在搜尋結果的「答案區」搶下黃金曝光位置,比第一名排名還前面。

品牌內容怎樣才會被 AI 收錄到答案區?

想讓 AI 搜尋引用你的內容,關鍵不在「字多」,而在「結構清楚、語意明確、可信度高」。

筆者總結出以下三大關鍵:

  1. 語意優化(Semantic Optimization)

以往 SEO 強調關鍵字,如「SEO公司推薦」、「台北網頁設計」。但在 GEO 時代,AI 不看關鍵字堆疊,而看「語意脈絡」。例如同樣講「品牌形象」,你必須同時讓 AI 理解相關語意如「品牌定位」、「品牌一致性」、「客戶體驗」,這樣 AI 才能完整引用。

  1. 結構化內容(Structured Data)

AI 模型需要能「看懂」的格式,例如 FAQ Schema、表格、標題階層(H2、H3)。筆者常建議品牌在每篇文章中增加問答區與摘要段落,讓模型能清楚抓到答案重點。

  1. E-E-A-T 信任訊號(Experience、Expertise、Authoritativeness、Trustworthiness)

AI 搜尋偏好有專業作者、具體來源與真實經驗的內容。例如加上作者介紹、引用數據來源、品牌案例,這些都會提升被 AI 收錄的機率。

一句話總結:AI 不引用誰「寫得最多」,而是引用誰「寫得最可信」。

SEO 專家要升級的技能:從關鍵字轉向語意與知識架構

在過去,SEO 專家習慣用「關鍵字密度」與「反向連結」來爭取排名;但在 AI 搜尋時代,筆者認為這套邏輯正在被重新定義。

新的 GEO 優化技能包含:

  • 語意圖譜(Knowledge Graph)
    不再只是做關鍵字,而是打造品牌的「語意地圖」。讓 Google 與 AI 清楚知道:你是誰?你擅長什麼?你與哪些主題有關?
  • 內容知識化(Content as Knowledge)
    將文章、FAQ、白皮書轉換為可被機器理解的知識資料。例如使用 JSON-LD 標註、FAQ schema、HowTo schema 等。
  • AI 搜尋回應模擬(SGE Preview)
    利用 SGE 預覽工具觀察 AI 摘要中出現哪些品牌、詞彙,以及反向調整內容結構,確保 AI 模型能更容易「挑中」你的內容。

筆者常對企業主說:未來的 SEO,不是「寫給 Google 看」,而是「寫給 AI 理解」。能讓 AI 引用你的品牌,就是下一代搜尋行銷的冠軍。

大趨勢預測:SEO、SEM、GEO 三者會怎麼融合發展?

未來趨勢,搜尋市場將迎來一場「三軌融合」的大洗牌。筆者預測:

  1. SEO 將成為 GEO 的基礎
    沒有良好的 SEO 架構,AI 模型就無法正確理解網站內容。
    未來的 SEO 將不只關鍵字導向,而是語意導向。
  2. SEM 將轉型為「AI 廣告投放」
    廣告不再只出現在搜尋頁,而會嵌入 AI 回答中。
    例如使用者問:「推薦台灣SEO公司」,AI 可能在生成答案時直接嵌入品牌廣告。
  3. GEO 成為搜尋的主導力
    當多數使用者只看 AI 摘要不點連結時,誰能在 AI 答案裡出現,誰就擁有流量入口。
    企業會開始「為 AI 打造內容」,而不只是「為人類撰寫文章」。
  4. 全新 KPI:AIE(AI 引用曝光率)
    未來的行銷報表裡,除了自然流量與點閱率外,還會新增「AI 引用次數」、「AI 摘要曝光量」等指標。
    這將是評估品牌內容影響力的新標準。

筆者相信,這場變革不只是搜尋技術的升級,而是整個數位行銷生態的重構。未來的贏家,不一定是排名第一的網站,而是能讓 AI「信任並引用」的品牌。

數位行銷策略 7 大步驟教學:在學校學不到的數位行銷策略執行撇步

筆者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些在學校學不到的數位行銷策略執行撇步。行銷成功的關鍵不僅在於創意,更在於一套有系統、可執行的策略藍圖。筆者接下來將帶你了解七大數位行銷步驟,從規劃到執行,助你打造一個能在競爭激烈市場中脫穎而出的成功數位行銷策略。

數位行銷執行步驟1|確立明確的行銷目標:SMART原則設定目標

行銷目標的設定,是一切策略的基石。如果目標模糊不清,那麼後續的努力可能只是在「盲目撒網」。筆者建議使用SMART原則來設定行銷目標:

  • Specific(具體): 例如「提高網站月流量達30%」。
  • Measurable(可測量): 以數據明確呈現進度。
  • Achievable(可達成): 目標應該符合現實資源與能力。
  • Relevant(相關性): 確保目標與企業整體策略一致。
  • Time-bound(有時限): 設定具體的完成期限。

定義目標受眾:了解他們的特徵和需求

筆者認為,行銷如同交朋友,了解對方的需求才能建立關係。因此,定義目標受眾是關鍵的一步,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 人口統計: 例如年齡、性別、地理位置。
  2. 心理屬性: 例如生活方式、興趣愛好、購買習慣。
  3. 行為數據: 例如瀏覽網頁的習慣、購買頻率。

數位行銷執行步驟2|分析市場與競爭對手:SWOT分析與競爭者分析

行銷計畫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對市場和競爭對手的深度了解。筆者建議從以下兩個層面進行分析:

  • SWOT分析: 盤點自身的優勢、劣勢,並評估市場的機會與威脅。
  • 競爭者分析: 收集競爭對手的數位行銷策略,例如他們的SEO表現、社群互動率等,從中找到突破點。

數位行銷執行步驟3|制定詳細的行銷策略:選擇合適的行銷管道和方法

數位行銷的管道多元化,但選擇最適合目標受眾的平台與方法才是關鍵。以下是幾個熱門的數位行銷方式:

  1. 搜尋引擎優化(SEO): 提升自然流量,增強品牌可見性。
  2. 內容行銷: 透過高品質的內容吸引並留住消費者。
  3. 社群行銷: 經營Facebook、Instagram,建立與用戶的情感連結。
  4. 電郵行銷: 提供訂製化內容,促進轉換。

筆者建議先評估預算與資源,再挑選適合的行銷方式,避免分散精力。

數位行銷執行步驟4|規劃可執行的行銷活動:設定時間表和預算

一個成功的行銷活動,離不開詳細的規劃。筆者通常建議建立一個時間表,明確列出每個階段的目標與執行細節。同時,將預算細分到不同的管道,例如廣告費用、設計成本、數據分析工具等。

數位行銷執行步驟5|執行行銷活動:按照計畫執行,並隨時調整

執行階段是行銷策略落地的關鍵。在這過程中,筆者強調兩件事:

  1. 按計畫執行: 確保團隊每一步都在策略藍圖內。
  2. 靈活調整: 若過程中出現成效不佳的情況,應及時分析原因,快速改變策略。

數位行銷執行步驟6|建立高品質內容與RWD響應式的優質網站

首先,建立一個高品質的網站是數位行銷的基礎。網站不僅要具備豐富、有價值的內容,還需要確保具備RWD(Responsive Web Design)響應式設計,以適應不同設備的顯示需求。以下是一些關鍵要點:

  • 高品質內容:創作對使用者有幫助且相關的內容,例如部落格文章、產品介紹、教學影片等。內容不僅要吸引讀者,還要有利於搜尋引擎優化(SEO)。
  • RWD響應式設計:確保網站在各種設備上都有良好的使用體驗,包括桌面電腦、平板和手機。這樣可以增加使用者的停留時間,降低跳出率。
  • 網站速度優化:網站載入速度對使用者體驗和SEO都有重要影響。藉由壓縮圖片、使用快取等方法提升網站速度。
  • 清晰的導航:網站結構應該簡單明瞭,讓使用者可以輕鬆找到他們需要的資訊。

數位行銷執行步驟7|保持社群媒體形象及互動

社群媒體是與消費者互動的重要平台,保持優質的社群媒體形象和積極的互動可以大大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忠誠度。以下是一些實用的技巧:

  • 定期更新:保持社群媒體帳號的活躍,定期發佈有趣和有價值的內容,吸引粉絲的關注。
  • 互動回應:積極回應粉絲的留言和訊息,增強與消費者的互動,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 使用多媒體內容:利用圖片、影片、直播等多媒體形式,提升內容的吸引力和互動性。
  • 合作活動:舉辦有趣的活動或競賽,激發粉絲的參與,增加品牌曝光度。

數位行銷執行步驟8|建立優質的品牌口碑

優質的品牌口碑是企業成功的重要資產。透過以下方法,可以有效建立和維護良好的品牌形象:

  • 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產品和服務的品質是品牌口碑的基礎,確保每一個環節都達到高標準。
  • 鼓勵客戶評價:請滿意的客戶在社群媒體、Google商家頁面等平台留下好評,增加品牌的正面評價。
  • 處理負面意見:面對負面評價時,冷靜回應,誠懇道歉與提供解決方案,展示企業的責任感和誠意。
  • 持續改進:根據客戶的意見回饋,持續改進產品和服務,提升客戶滿意度。

數位行銷執行步驟9|進行 Google 在地商家優化

對於有實體店面的企業來說,Google 在地商家(Google My Business, GMB)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以下是優化 GMB 的一些方法:

  • 完整的商家資訊:確保 GMB 上的商家資訊完整且準確,包括地址、電話、營業時間、網站連結等。
  • 定期更新內容:定期更新 GMB 上的圖片和文章,展示最新的產品和活動,吸引更多本地客戶。
  • 客戶評價管理:積極回應客戶的評價,特別是負面評價,展示良好的客戶服務態度。
  • 使用 Google 貼文:利用 GMB 的貼文功能,發佈促銷資訊、活動預告等內容,增加曝光度。

數位行銷執行步驟10|投放線上廣告與執行再行銷策略

除了直接投放廣告帶來大量流量之外,將數據統整之後,進行第二階段的再行銷(Remarketing)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行銷策略,可以再次吸引曾經訪問過你網站但未進行轉換的潛在客戶。以下是一些再行銷的實用技巧:

  • Google 再行銷:使用 Google Ads 的再行銷功能,針對曾經訪問過你網站的使用者展示廣告,提升轉換率。
  • 社群媒體再行銷:在Facebook、Instagram等平台上,針對曾經與你的品牌互動過的使用者進行再行銷,增加他們的回訪機會。
  • 電子郵件再行銷:針對已經加入電子郵件名單但未完成購買的潛在客戶,發送個性化的電子郵件提醒和優惠資訊,吸引他們回到網站進行購買。

深入瞭解如何投放廣告看這邊:

數位行銷執行步驟11|讓消費者擁有更好的體驗

優質的消費者體驗是提高客戶忠誠度和品牌形象的關鍵。以下是提升消費者體驗的一些方法:

  • 簡化購物流程:確保網站的購物流程簡單流暢,簡化不必要的步驟,藉以提高轉換率。
  • 提供多樣化的付款方式:提供多種付款方式,方便不同需求的消費者。
  • 快速回應客戶需求:及時回應客戶的詢問和問題,提供優質的客戶服務。
  • 個性化推薦:利用數據分析,提供個性化的產品推薦,提升購物體驗。

數位行銷執行步驟12|追蹤與分析成效:使用數據分析工具,評估成效

數位行銷的優勢之一,就是能夠透過數據工具追蹤成效。筆者推薦以下工具:

  1. Google Analytics: 分析網站流量來源與用戶行為。
  2. 社群媒體分析工具: 例如Facebook Insights,追蹤貼文互動與粉絲成長。
  3. 電郵行銷工具: 如Mailchimp,追蹤點閱率與轉換率。

透過這些工具,你能清楚掌握哪些策略奏效,哪些需要調整。

數位行銷執行步驟13|反覆檢討所有線上行銷數據

最後,定期檢討和分析所有線上行銷數據是持續優化行銷策略的關鍵。以下是一些具體步驟:

  • 設定關鍵績效指標(KPI):根據行銷目標設定KPI,如網站流量、轉換率、點閱率等。
  • 使用行銷分析工具:利用 Google Analytics 4等分析工具,監測和分析網站和行銷活動的數據。
  • 由數據來驅動決策:根據數據分析結果,調整行銷策略,提升行銷效果。
  • 持續學習和改進:不斷學習新的行銷知識和技巧,保持行銷策略的創新和有效性。

數位行銷是一個不斷變化和發展的領域,透過上述七大步驟,數位行銷將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企業實現品牌成長的利器。筆者相信,掌握這套藍圖,不論是新創公司還是大型企業,都能在數位浪潮中站穩腳步,開創新的行銷高峰。只有持續學習和改進,才有機會成為笑到最後的那一位!加油囉!

數位行銷成功案例研究|6大品牌如何打造數位行銷奇蹟

如果你是一位行銷人、品牌經營者,或對數位轉型有濃厚興趣,那你絕對不能錯過這篇文章。筆者將藉由6大國際品牌(Apple、星巴克、Netflix、Disney+、MLB、NBA)的成功行銷策略,深入分析他們如何運用數位工具、內容創造、社群經營與資料分析,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創造無法取代的品牌價值。

✦ 成功案例總覽

品牌代表行銷手法亮點關鍵字
Apple極簡設計+神秘感營造製造稀缺、產品發表會
星巴克社群+客製化體驗Starbucks Rewards、用戶生成內容
Netflix演算法推薦+原創內容演算法分眾、觀眾行為預測
Disney+IP內容串流+跨媒體策略多平台整合、粉絲生態圈
MLB資料驅動內容策略球迷數據、AR虛擬互動
NBA短影音+個人品牌推廣TikTok、社群影響力行銷

一、Apple 蘋果:「賣的不是手機,而是生活態度」

極簡美學與神秘行銷的巔峰運用

產品發表會如同娛樂節目,創造全球矚目

筆者認為,Apple 的行銷策略最大亮點就是將產品發表會轉變為品牌神聖儀式。每次活動不只是展示新品,更是傳遞一種價值與生活態度。

數位媒體與實體體驗的完美融合

Apple 的網站、App Store 介面、實體店面皆採用一致設計語言,給人簡潔、無壓力的使用體驗,也建立出品牌高質感形象。

行銷策略分析

  • Apple 不做硬廣告,卻能讓人「自願分享」
  • 靠產品本身的設計魅力與獨特價值主張自帶話題性
  • 極端簡化網站與數位廣告,反而加深品牌辨識度

二、星巴克 Starbucks — 用數位行銷釀出一杯溫度咖啡

會員經營與個人化行銷的典範

Starbucks Rewards 積分機制,讓數位行銷成為顧客黏著力來源

藉由 App 中的積分、優惠券、個人化推播,讓消費者養成回購習慣。這並非只是打折促銷,而是建立「專屬感」。

H3:社群媒體上善用UGC(使用者生成內容)

星巴克非常懂得如何利用Instagram、Facebook等社群平台,鼓勵顧客上傳自己的「星巴克時刻」,間接達到品牌曝光。

行銷策略分析

  • 透過App不只是下單工具,而是數位顧客關係平台
  • 品牌語調一致,讓粉絲能自然成為口碑傳遞者
  • 善用大數據分析,推送「你最可能喜歡」的咖啡類型

三、Netflix — 用演算法說故事的內容帝國

靠數據說話的內容分眾行銷

使用者觀看行為分析帶動個人化推薦

Netflix 將數位行銷提升至科學層次,每一部原創劇的封面設計、推薦順序、推播頻率,全都經過數據優化與A/B測試。

社群溝通語調年輕化,讓品牌不再冰冷

Netflix在台灣、韓國、日本各地社群帳號有高度本地化風格,針對年輕受眾做出極具共鳴的內容貼文。

行銷策略分析

  • 不靠大明星,也能靠內容與平台機制黏住人心
  • 推出《魷魚遊戲》時,針對地區差異製作不同行銷主視覺與素材
  • 整合會員數據回饋調整未來劇集投資方向

四、Disney+ — 打造IP宇宙的數位行銷佈局

內容資產最大化,創造數位生態圈

從皮克斯到漫威,用跨平台串聯擴大粉絲黏著度

Disney+ 將旗下所有 IP 資源有效整合,包含原創影集、紀錄片、幕後花絮、周邊商品連動,形成「內容宇宙」。

全通路推播與再行銷再精準不過

不論是YouTube廣告、IG短影音、Line推播、合作KOL曝光,Disney+ 的每一步行銷行為都根據精細的用戶畫像。

行銷策略分析

  • 把「IP」當成主角,而不是單一產品推廣
  • 整合影視、實體商品、社群互動,打造多層次品牌體驗
  • 利用Disney既有的品牌信任度降低新平台進入門檻

五、MLB 美國職棒 — 傳統運動的數位革新典範

資料驅動+沉浸式內容的新嘗試

Statcast 技術分析帶動新內容形式

MLB 將比賽數據視覺化,發展出像「Home Run Tracker」這類創新內容,吸引數據控與年輕觀眾族群。

擁抱新興媒體與AR互動

MLB近年來與Snapchat、TikTok 合作,嘗試以短影音與AR濾鏡創造球迷互動新體驗。

行銷策略分析

  • 把數據轉譯成娛樂內容,讓人「懂比賽也能玩比賽」
  • 透過線上活動吸引遠距觀眾參與實體活動
  • 用「故事」說球,不再只賣「成績」

六、NBA — 數位內容最強行銷模範生

社群平台、微型影音、球星個人品牌三位一體

TikTok 和 Instagram 做到極致經營

NBA 球星如 LeBron、Curry,個人帳號影響力甚至超越聯盟官方帳號。NBA官方懂得讓球員成為行銷主力,激發自然擴散力。

個性化Highlight影片:你是主角

NBA應用AI剪輯技術製作個性化精華包,讓球迷能快速分享到社群平台,大大提升黏著度與點閱率。

行銷策略分析

  • 善用直播+社群即時行銷創造臨場感
  • 運用明星效應推動自然社群擴散
  • 採用大量使用者生成內容與粉絲互動

洞察行銷核心,這6件事你一定要記得

  • 所有數位行銷皆需「以人為本」
  • 數據不是冰冷的,而是溫暖的指南針
  • 社群平台不是曝光渠道,而是品牌延伸舞台
  • IP與品牌價值要整合經營,不能割裂
  • 高品質的內容依舊是永遠的王者

常見問題懶人包(FAQ):搜尋行銷新手最常問的 5 個問題

筆者在教學與顧問輔導的過程中,常被企業主問到一些重複率極高的問題。這些問題看似簡單,其實正好反映出多數品牌在進行數位行銷時的「策略盲點」。以下懶人包整理五大常見疑問,用最實際的角度幫你一次釐清。

已經做 SEO 還要投 SEM 嗎?

這題幾乎是筆者每場講座都會被問到的經典問題。答案是:要看你的行銷時程與目標而定

SEO 就像是在種樹,需要時間慢慢長大;而 SEM 則是澆灌催化劑,能立刻開花。若品牌剛起步、網站曝光度不足,SEM 可以在短期內幫助引流、測試關鍵字轉換率,甚至反過來幫助 SEO 調整策略。

舉例來說:

  • 如果你是新開的電商網站,建議先用 SEM 建立初期流量池,觀察哪些關鍵字表現最好。
  • 再來用這些數據反饋到 SEO 的內容規劃,讓網站自然排名更聚焦、更高效。

筆者的小叮嚀:

SEM 是 SEO 的加速器,不是替代品。真正成熟的品牌,通常兩者會並行使用,前者衝刺、後者穩定。

被 AI 搜尋引用真的有流量嗎?

這是目前最熱門的新問題。老實說,答案並非「有或沒有」這麼簡單,而是**「流量型態改變了」**。

過去 SEO 的成功=使用者點進網站;現在 GEO 的成功=AI 引用你的內容,讓更多人認識你的品牌,即使他們沒點進網站。

例如在 Google SGE 或 ChatGPT 搜尋中,當你的品牌名稱出現在 AI 回答區,這其實是一種品牌印象曝光

它不一定立刻帶來流量,但能提升使用者對品牌的信任與記憶度,長期來看會轉換為搜尋意圖與品牌聲量。

筆者觀察到的趨勢是:

「流量」的定義正在被重寫。在 AI 搜尋時代,「被提及」和「被點擊」一樣重要。

因此,GEO 的投資價值不僅是導流,而是讓 AI 成為你的行銷代言人

中小企業該先做哪一個?SEO、SEM 還是 GEO?

筆者的建議是:先以預算與目標為中心,分階段佈局。
以下是最實用的排序建議:

  1. 起步期(品牌剛成立)
    → 優先做 SEM,先讓市場看到你。
    → 同時建立基礎 SEO 架構(網站速度、結構化、關鍵字)。
  2. 成長期(品牌已穩定經營)
    → 擴大 SEO 內容量,打造專業權威形象。
    → SEM 改為重點投放、精準再行銷。
  3. 轉型期(進軍AI搜尋時代)
    → 開始導入 GEO 優化,確保品牌能被 AI 摘要引用。
    → 補強內容的語意結構與可信度指標。

簡單說:

  • 初期靠 SEM 打知名度,
  • 中期靠 SEO 穩定成長,
  • 長期靠 GEO 保持未來競爭力。

GEO 成效通常多久才會看到?

GEO(生成式引擎優化)的成效速度,介於 SEO 與 SEM 之間。

筆者根據實務經驗歸納出以下時間軸:

階段主要動作預期成效時間成效說明
1. 初期佈局調整網站結構、語意內容、AI可讀格式約 1–3 個月開始讓 AI 模型重新學習你的內容
2. 中期驗證追蹤 SGE 摘要或 ChatGPT 是否引用約 3–6 個月開始出現 AI 摘要提及或引用
3. 穩定期持續優化內容權威與更新頻率約 6–12 個月引用頻率穩定、品牌出現在AI回答中

不過要注意,GEO 的特性不像傳統流量那麼「線性」。它更像是 AI 模型逐步學習你的知識資料,當被「信任」後,就會越來越頻繁引用你。

筆者常比喻這過程:

做 GEO 就像訓練一個 AI 學生,
你教得越清楚,它越會「在別人面前幫你答題」。

怎麼算三種策略的整體 ROI(投報率)?

三種策略的 ROI 計算邏輯不同,筆者整理如下表:

項目SEOSEMGEO
主要成本內容撰寫、技術優化、外鏈建置廣告預算(CPC / CPM)技術調整、AI可讀資料、內容升級
成效衡量自然流量、關鍵字排名、轉換率點閱率、轉換率、曝光數AI引用次數、摘要曝光率、品牌提及量
ROI 計算公式(自然流量 × 平均轉換價值 ÷ SEO 成本)(廣告收益 ÷ 廣告支出)(AI 曝光價值 ÷ GEO 成本)
特性穩定成長、長期報酬高即時見效但成本高初期慢熱、但能放大長期品牌聲量
筆者觀點SEO 是長期投資報酬率最高的內容資產SEM 是短期業績推手GEO 是未來品牌價值倍增的關鍵投資

整體來說:

  • 若你想要「快速現金流」→ 優先 SEM
  • 若你看「中長期回報」→ 投入 SEO
  • 若你看「未來品牌潛力」→ 佈局 GEO

筆者最常對客戶說的一句話是:

「SEO 賺流量、SEM 賺轉換、GEO 賺未來。」三者搭配,才是真正能讓品牌在 AI 搜尋時代穩穩發光的行銷組合。

數位行銷總結:掌握搜尋三巨頭,等同掌握市場話語權!

在這個搜尋引擎與 AI 搜尋當道的時代,品牌若想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筆者建議你就必須靈活掌握 SEO、SEM、GEO 三大策略。例如,SEO 是穩紮穩打的地基,讓品牌內容在自然搜尋中建立長期信任;SEM 是即時推進器,能迅速引爆曝光與轉單;而 GEO 則是通往未來的門票,讓品牌被 AI 主動引用、持續曝光。

唯有整合三者的節奏,打造權威內容、提升信任指標與能見度,品牌才能在變動的數位浪潮中穩健成長,從被搜尋、被看見,到最終被選擇,真正做到「流量不漏接、轉單穩定提升」。

關於「數位行銷」,筆者想說:

數位行銷是一個充滿活力和挑戰的領域,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消費者行為的改變,數位行銷的策略和方法也在不斷演變。筆者在撰寫這篇文章的過程中,深刻體會到數位行銷的重要性和其無限的可能性。以下是筆者的一些心得與感想,以及對數位行銷領域的一些建議。

筆者對於新手在做數位行銷的建議

  • 保持敏銳的市場洞察力

行銷人員應該時刻關注市場動態,了解最新的行銷趨勢和技術,靈活應對市場變化。參加行業研討會、閱讀專業書籍和文章,都是不錯的學習方式。

善於利用不同的數位管道,如網站、社群媒體、電子郵件等,進行多管道整合行銷,提供一致的品牌體驗。這樣可以最大化行銷效果,提升品牌的整體影響力。

  • 重視數據隱私與合規

在進行數位行銷時,務必重視數據隱私和合規問題。建立透明的數據政策,採取嚴格的數據保護措施,不僅是法律的要求,更是贏得消費者信任的基礎。

  • 持續優化行銷策略

定期檢討和優化行銷策略,根據數據分析結果進行調整,不斷提高行銷活動的效果。利用A/B測試等方法,優化廣告創意和落地頁設計,提升轉換率。

筆者希望透過這篇文章,能夠為大家提供一些實用的見解和建議,幫助大家在數位行銷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數位行銷實在是學不完!但筆者認為,只要你卯起來不斷學習和探索,必定能在數位行銷的領域中取得卓越的成就!加油!加油!💪💪💪

如果需要專業的網路行銷公司協助您達成目標,非常歡迎預約免費行銷諮詢顧問:MTMG SEO 網路行銷公司

行銷相關文章閱讀:

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嗎?

點擊這裡給予評比分數

平均分數 4.5 / 5. 投票總數 2

目前還沒有投票! 成為第一個評價這篇文章的人。

Morris
文章大綱(可展開)
返回頂端